第一章

2023.3.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发展过程

2023.3.7

一、
1945年,党的七大。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分为六个主要方面。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
  •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 党的建设理论

二、
实事求是:

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目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23.3.9

  •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 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反对教条主义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革命分析。近代中国国情。

2023.3.14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五四运动之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

胡适和李大钊之间“问题和主义”之争。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939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第一次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 无产阶级领导的
  • 人民大众的
  •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任务:

  • 民族革命
  • 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力量
  • 农名: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城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性和妥协性同时存在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两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023.3.16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无民主制度,无民族独立。

2023.3.21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这是由其经济结构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为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的改造。

2023.3.28

论十大关系:

  •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 党和非党的关系
  •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 是非关系
  •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

2023.4.11

  • 从推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 从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从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到发展个体经营经济
    三个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改革的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

考试复习

简答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第一要义是发展
  • 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考试章节

  • 1.2
  • 2.2
  • 3.2
  • 4.1
    重点注意区分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 4.2
  • 6.1
  • 6.2
    重点注意第三个问题
  • 6.3
    (和课后题结合看)
  • 7.1
  • 8.1

绪论:马克思中国化的提出(节点、会议),准确内涵、重大会议。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思考题: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从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可以得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 要将中国资产阶级二分看待,即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既要团结可团结的对象孤立最主要的敌人,也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既要敢于进行武装斗争,实行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2. 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无产阶级有可能和必要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长期进行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并以此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在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总结了中国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提出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1.内涵: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做法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群众路线

1.内涵: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它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2.做法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独立自主

1.内涵: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有益的先进事物。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

2.做法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必考简答题

思考题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动摇,妥协的一面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思考题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思考题: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进行和平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其进行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必考简答题
思考题: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思考题1: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3.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先,它突出地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纠正了过去关于发展生产力的一些错误观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并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其次,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和发展目标角度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5.实现共同富裕要以坚持公有制为根本保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前提条件。

6.意义: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经济建设
  • 三步走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

4.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5.“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 坚持一个中国是“和平同一,一国两制”的核心
  • 两制并存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十三大)
  •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党的建设理论

  •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思考题2: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

3.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思考题: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必考简答题
思考题: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